读后感

首页 > 读后感 > 谁的奋斗不带伤读后感

《谁的奋斗不带伤》读后感(一)

看完赵美萍的这本《谁的奋斗不带伤》,心里一时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感受是欣慰。她的人生可以说是坎坷曲折,历尽苦难,即使是她的奋斗史,也带着伤痛的烙印。可是,这一切非但没有把她击倒,没有把她变成一个性格扭曲、脾气暴躁、怨天尤人的怨妇,而是成就了一个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知书达理、勇于进取的职业女性形象。她不仅保留了她天性中正直与善良的优秀品格,而且也将苦难化作了成长和成功的动力,将之变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财富,并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和美满的婚姻。

她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的苦孩子,她的经历,让我们这些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惭愧汗颜。幼年丧父的她家中一贫如洗。为了吃饱饭,为了养家糊口,她不得不放弃了读重点中学的优异成绩,小学毕业就开始了砸石头挣钱养家的辛酸生涯。母亲改嫁后她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生活的残酷催发了她出人头地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斗志。为了能有条出路,她19岁跟着她的“初恋”来到了上海,与身为工人的男朋友蜗居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废弃厨房里,开始了艰辛的打工生涯。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缝纫工,凭着她勤奋好学不服输的个性和吃苦耐劳拼命加班加点的工作表现,以及对写作的热爱,她赢得了领导们的赏识,升职为车间的生产组长、技术员,成为打工妹里的白领人士,并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之后又跳槽到广告公司等单位,业余时间依然笔耕不辍。她一往无前地奔跑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最终成功地当上了《知音》杂志社的编辑,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工作,定居武汉。

可就在她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她的婚姻却亮起了红灯。常年的两地分居和疏于对婚姻的经营,她的积极上进努力打拼和他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加上价值观念等理念的不同,使他们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并最终越走越远,他们终于和平地分手了,两人都不曾心怀怨恨地结束了这一段维持了二十年的“善缘”。而她,也终于在几年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段爱情,并随丈夫定居海外,继续从事《知音》杂志社“海外版”的编辑工作,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看完后,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沉浸在《谁的奋斗不带伤》这部作品里,在我对作者曲折的命运嘘唏不已的同时,又在思考生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怎么样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的有意义。

在物质社会这么发达的今天,有时候我们还在抱怨自己的学习的不顺,工作的不顺,想想真的是很惭愧。与赵美萍之前的遭遇比起来,真的是不值得一提。每想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上山砸石头,我都会觉得我们受到的挫折根本就不算是什么挫折了。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作者还是在不断地学习、阅读,充实自己。正如书中写道,人有两种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家境贫乏,现实给了她的童年太多太多的泪水,只好从精神世界里找到弥补和安慰。昨天也跟一个朋友在微博上分享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上帝关了你的一扇窗,那么他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了一扇门。世间的苦难不过是命运为我们设置的障眼法,不要被它打倒,相反你要勇敢地去面对你的苦难并战胜它。《金刚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凡所有相,皆为虚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假象,都是我们自己的思维的变化所产生的,不是真实存在的。当我们遇到苦难时,摒除了思维和情绪的干扰,勇敢地面对苦难,不逃避,生活最终会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复的。

采石场的青葱岁月里那青涩的爱情,那一本本日记,肯定在那时给了赵美萍很大的精神支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青春爱情,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平平淡淡,不管怎样,每次想到,每个过来人内心都会悸动。十子头的岁月,玫瑰色的天空。青涩的、骄傲的,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心。一曲刘若英的《后来》,让我们感慨万千,想起了过去的许多往事。因为少年,所以轻狂;因为懵懂,所以无畏;因为无后顾之忧,所以全力以赴;因为纯真,所以无罪。不是吗?不然当初赵美萍怎么会用化肥袋带上十四本日记本没有和父母打招呼就和暗恋多年的人一起离开家乡去上海?刘若英的《后来》是我最喜欢的歌曲,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曾经自己的中学时代的青春岁月,暗恋无果,苦苦等待,最终落空……就用这首歌来致以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吧。

谁的奋斗不带伤读后感(二)

这本书是赵美萍老师的一本自传,讲述了她自己的一生。从一个采石女到著名的杂志主编,她背后所经历的千辛万苦。

看到这本书就被她的名字吸引,确切的说是一种感动。赵老师9岁那年疼爱她的父亲死于医疗事故,所有的欢乐和幸福戛然而止,命运带着她泅向苦难之海。两年后,她随改嫁的母亲到了农村,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学业,扛起家计。她拾过粪,砸过石头,刷过盘子,做过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到如今成为了《知音·海外版》驻美国特约编辑、记者,定居美国休斯敦。

当我读到赵老师处于困境的时候,我被她的那种坚韧深深的感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当我们处在低谷的时候,我们仍要心怀希望,不轻言放弃。当我们处在困境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勇敢的面对。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挑战,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积极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要执着于我们的梦想。赵老师从一个小学毕业的姑娘到著名编辑,正是因为她自己一直拥有的文学梦。想想正值青春的自己,我的时间哪里去了,我的激情哪里去了,我的梦想哪里去了?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我会为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时间。

当我们抱怨工作的辛苦、生活的艰难,和14岁就抡起大锤砸石头的赵美萍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恶劣的环境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得以生存和发展;优裕的环境消磨人的意志,使人颓废和堕落。

可是反过来想,当我们坐拥优越的学习、工作环境,我们应当珍惜所拥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我们更快地进步、更快的成长。不管生活给了我什么,是安逸还是困苦,是甜蜜还是苦涩,我都感恩与珍惜,享受生活给予的一切。纵使生活是一杯苦咖啡,我也要在氤氲的香气中享受它的香醇;纵使生活是一只酸柠檬,我也要把它调成一杯鲜榨柠檬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谁是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至少我不可以。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的磨练自己,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谁的奋斗不带伤》读后感(三)

4月29号下午到的书,5月1号看完《谁的奋斗不带伤》,这次与之前看《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相比,收获更多,眼泪淌地也更多。

看这两本书间隔的时间前前后后也就刚好一个月的时间,在一个百无聊奈的下午,一个朋友在QQ上对我说:诺,推荐你看一本书,《我的苦难,我的大学》。就这样开始慢慢了解了赵美萍的经历。

作者出生在江苏如皋,家境贫苦,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疼爱她的父亲,随母亲改嫁到安徽芜湖的一个农村,为了生存,不得不退学,幼嫩的肩膀上扛着铁锤进采石场砸石头,除了家用开支还要供妹妹读书,19岁到上海打工,做过餐厅服务员、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还做过业务员……期间千辛万苦,心中有信念,成了上海打工妹的精神支柱。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还要有勇气去抓住它。在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招聘中,脱颖而出,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是泣不成声,赵美萍的梦想终于快要实现了。你走在回上海的路上,那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随着父亲坟边的狗尾巴草一起在风中摇曳,这就是我当时脑海中同时切出的两个画面。后来再次挑战了众多的困难,现如今成为了《知音·海外版》驻美国的资深编辑和记者。后来得知赵老师要重新修订《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本书,所以毫不犹豫的订了《谁的奋斗不带伤》。

看完后,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沉浸在《谁的奋斗不带伤》这部作品里,在我对作者曲折的命运嘘唏不已的同时,又在思考生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怎么样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的有意义。

在物质社会这么发达的今天,有时候我们还在抱怨自己的学习的不顺,工作的不顺,想想真的是很惭愧。与赵美萍之前的遭遇比起来,真的是不值得一提。每想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上山砸石头,我都会觉得我们受到的挫折根本就不算是什么挫折了。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作者还是在不断地学习、阅读,充实自己。正如书中写道,人有两种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家境贫乏,现实给了她的童年太多太多的泪水,只好从精神世界里找到弥补和安慰。昨天也跟一个朋友在微博上分享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上帝关了你的一扇窗,那么他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了一扇门。世间的苦难不过是命运为我们设置的障眼法,不要被它打倒,相反你要勇敢地去面对你的苦难并战胜它。《金刚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凡所有相,皆为虚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假象,都是我们自己的思维的变化所产生的,不是真实存在的。当我们遇到苦难时,摒除了思维和情绪的干扰,勇敢地面对苦难,不逃避,生活最终会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复的。

采石场的青葱岁月里那青涩的爱情,那一本本日记,肯定在那时给了赵美萍很大的精神支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青春爱情,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平平淡淡,不管怎样,每次想到,每个过来人内心都会悸动。十子头的岁月,玫瑰色的天空。青涩的、骄傲的,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心。一曲刘若英的《后来》,让我们感慨万千,想起了过去的许多往事。因为少年,所以轻狂;因为懵懂,所以无畏;因为无后顾之忧,所以全力以赴;因为纯真,所以无罪。不是吗?不然当初赵美萍怎么会用化肥袋带上十四本日记本没有和父母打招呼就和暗恋多年的人一起离开家乡去上海?刘若英的《后来》是我最喜欢的歌曲,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曾经自己的中学时代的青春岁月,暗恋无果,苦苦等待,最终落空……就用这首歌来致以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吧。

这本书给了我太多我不曾想到过的问题,前一段时间看林语堂的《人生的盛宴》,看到他谈论婚姻价值观的时候,我就觉得在中国婚姻家庭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我天真的以为只要彼此喜欢对方,就一定能在一起一辈子。然而我后来发现,喜欢是人的本能,是人的天性,而爱一个人才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就像作者所说:那时候我们都太任性,都不懂得放下自尊去哄对方开心,不懂得夫妻之间也要学会说对不起,不懂得有些结要适时解开,否则天长地久便成了死扣。我相信这是作者在婚姻当中最痛的领悟了吧。我相信也会给很多现在陷入婚姻怪圈的人以很好的启发。

梦想,有多少人现在还清晰的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呢,面对生活的打磨,我们早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梦想,变成了一部工作机器,没有目的的生活,也不再为自己的梦想追逐过。想到赵美萍为了去武汉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放弃了在上海当老板的机会,就让我内心有很大的震撼。是的,虽然经历过贫穷,但是在物质社会慢慢发达的90年代中后期,物质生活不断地提高,依然不是我们生活当中幸福的源泉,只有问问自己的心灵,自己到底要往哪里走,追随自己的内心,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不是吗?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这么高了,无法再接受像赵美萍那样的苦难的洗礼,但是我们千万还是要学习她面对苦难的那种精神,精神世界充裕了,生活的才会更加的美满。世间的一切法皆为佛法,不要等到苦难发生在了你的身上才开始感叹世间无常,不要等到生离死别才明白人生有聚散离合。所以我现在更加的喜欢上了阅读与分享,在感受别人的人生故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前不相信的东西,现在相信了,比如:只要努力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唉,我们90后都已经老了。我开玩笑地用小学的时候我们都说过的一句话回答说:我们现在都是早晨7、8点钟的太阳呢。仔细一算还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如果以平均年龄80来算的话,现在的90后属于不到七点钟的太阳。所以我们现在仍然是处在非常的年轻,非常的有活力的年纪,好好的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努力拼搏,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的最后送上我的祝福,祝赵老师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谁的奋斗不带伤读后感(四)

苦难学堂

基本没有接触过赵美萍老师的作品,更不知道《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曾风靡一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影响力愈来愈大以致于再版。

《谁的奋斗不带伤》是偶然的机会从电视和网站上了解到的,该书为《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的修改再版,因为其本身叙述作者的真实经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固然也就仔细阅读一番。

这本书是赵美萍老师的一本自传,讲述了她自己的一生。全书分为五个部分,讲述从一个采石女到著名的杂志主编背后所经历的千辛万苦,依靠的可能仅仅是当初的那个文学梦和对生活苦难的理解。

正如文中所说:

生活的痛苦是盐,缺少了它,生命就会苍白无味。

看到这本书就被它的名字吸引,确切的说是一种感动。

童年,本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无忧的时候。可是老天有时候就是那么喜怒无常,祸患就这么悄然而至,一个医疗事故,作者慈爱的父亲离开了,离开了这个家,原本美好幸福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中是这样写的,“那是1978年的8月21日(阴历七月十八),从这天开始,我所有的欢乐和幸福戛然而止,命运在这里走出了它的分水岭,带着我泅向苦难之海,”作者这样形容童年的剧变。伤痛和苦难的影响也就这样永远地烙下了。

比起现如今沉醉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这或许是难以想象的。两年后,作者随改嫁的母亲到了农村,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学业,扛起家计。

为了能有条出路,她19岁跟着她的“初恋”来到了上海,与身为工人的男朋友蜗居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废弃厨房里,开始了艰辛的打工生涯。

她刷过盘子,做过流水线女工、车间技术员,于此算是成为打工妹里的白领人士,并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之后又跳槽到广告公司等单位,业余时间依然笔耕不辍。

她一往无前地奔跑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最终成为了《知音·海外版》驻美国特约编辑、记者,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工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当我们处在低谷的时候,我们仍要心怀希望,不轻言放弃。当我们处在困境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勇敢的面对。

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挑战,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要执着于我们的梦想。

作者多年的坚持直至成为著名杂志编辑,也正是因为她自己对当初文学梦的坚持和不懈地追求。

而想想正值青春的自己……

如今的我们坐拥优越的学习、工作环境,应当珍惜所拥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我们更快地进步、更快的成长。

不管生活给了我什么,是安逸还是困苦,是甜蜜还是苦涩,都应感恩与珍惜,享受生活给予的一切。

要让生活这杯杯苦咖啡飘散出氤氲的香气,从中享受它的香醇。

《谁的奋斗不带伤》(五)

谁的奋斗不带伤?每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都不有许多坎坎坷坷,艰难险阻,酸甜苦辣,人生就是如此多娇,没有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帆风顺的。苦难与财富并存,不要轻易的在困难中放弃自己,因为苦是一阵子而不是一辈子,在苦难中放弃自己的人应就会苦一辈子。

自从看了《谁的奋斗不带伤》的真本书真是受益匪浅啊,她告诉了我们人不是一辈子就是在受苦的,苦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书中的赵老师也是一样的坚强,她没有被眼前的艰难险阻所打败,她靠自己意志与信念坚持到最后,走向了成功之路,她就这本书的主人公赵美萍赵老师,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她成长的过程也是如此的不幸,她为了养家糊口,她只读了几年书便退学就上山造石头,手指被砸的皮开肉绽,这也不说还要受继父的指责,就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她依然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坚韧不拔的意志与艰难困苦的生活做斗争。

最让我钦佩的就是她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她依然保持着对学习的热爱,不管多么艰苦她继续保持着她那份对理想的渴望,再与现在的我们来比,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每天两点一线的轻轻松松的的生活还会有人喊着(累,苦)当下的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着个词呢,曾经的理想与包袱呢?那些众人语儿的誓言呢?都抛余脑后了,无论现在的苦与幸福我们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不要忘了自己内心的那个目标,那份理想。

人生也会有大大小小的不如意,那都不算什么,只要我们还存在着,那一切都是小事,人生也有无低谷的时候,但不要轻言放弃,但我相信前方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等着我们,苦难不会永远存在,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替代一辈子的艰难困苦。

谁的奋斗不带伤读后感(六)

风中扬起不屈的旗

有幸读朋友赠送的《谁的奋斗不带伤》这本书,此书讲述的是作者自幼丧父,出身贫寒,之后随母亲改嫁到安徽农村,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开始了在采石场工作,后来为了解决母亲患病欠下的巨债,到上海打工。虽然一路千辛万苦但她有着坚定地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成为《知音》杂志社资深编辑,现定居美国休斯敦,为《知音·海外版》驻美国特约编辑、记者。

读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第四章——打拼上海,风中扬起不屈的旗。作者19岁和她的“初恋”私奔到上海,开始了艰辛的打工生涯。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等等。在这段日子中凭着她勤奋好学不服输的个性和吃苦耐劳拼命加班加点的工作表现,以及对写作的热爱,她赢得了领导们的赏识,升职为车间的生产组长、技术员,成为众多打工妹中的佼佼者,并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看到这些不由得想起我的经历,虽然我没有作者这么凄惨的人生,没有过小时候就砸石头的经历,更没有体验过在一个城市打拼的那份艰辛,但是好多时候我都告诉自己我的一生不能就这么碌碌无为。刚上班的时候我就被家人分配到国企单位,感受着暮气沉沉的气氛,体会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享受”着一杯茶、一份报的生活。没有担当,没有斗志,更没有学习的氛围。但我无时无刻都提醒自己要改变,不能同化。上班一年我就开始学习商务英语、互联网、人力资源、心理学,并且利用周末时间做兼职英语家教。第一次代课很紧张,好多时候都是在自己给自己讲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接受,成绩也没有明显的提高。我自己在反思也和学生讨论改变了我的讲课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慢慢我发现自己的价值,也不会因为现处的环境而去抱怨、苦恼,而是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迷茫、痛苦、自卑的时期,但无论我们的经历多么不堪,都需要告诉自己:最痛苦的时候就是成长的时候。不管你对生活多么不满,生活总是要继续往前走的。就像你不愿意长大,岁月总会带着你转过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怀揣梦想、心存信念、坚定不移、奋力追逐,这短暂的一生我们终将会失去,但我相信上天给我们生命一定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

路在脚下——读《谁的奋斗不带伤》有感(七)

看完赵美萍的这本《谁的奋斗不带伤》,心里一时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感受是欣慰。她的人生可以说是坎坷曲折,历尽苦难,即使是她的奋斗史,也带着伤痛的烙印。可是,这一切非但没有把她击倒,没有把她变成一个性格扭曲、脾气暴躁、怨天尤人的怨妇,而是成就了一个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知书达理、勇于进取的职业女性形象。她不仅保留了她天性中正直与善良的优秀品格,而且也将苦难化作了成长和成功的动力,将之变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财富,并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和美满的婚姻。

她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的苦孩子,她的经历,让我们这些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惭愧汗颜。幼年丧父的她家中一贫如洗。为了吃饱饭,为了养家糊口,她不得不放弃了读重点中学的优异成绩,小学毕业就开始了砸石头挣钱养家的辛酸生涯。母亲改嫁后她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生活的残酷催发了她出人头地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斗志。为了能有条出路,她19岁跟着她的“初恋”来到了上海,与身为工人的男朋友蜗居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废弃厨房里,开始了艰辛的打工生涯。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缝纫工,凭着她勤奋好学不服输的个性和吃苦耐劳拼命加班加点的工作表现,以及对写作的热爱,她赢得了领导们的赏识,升职为车间的生产组长、技术员,成为打工妹里的白领人士,并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之后又跳槽到广告公司等单位,业余时间依然笔耕不辍。她一往无前地奔跑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最终成功地当上了《知音》杂志社的编辑,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工作,定居武汉。

可就在她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她的婚姻却亮起了红灯。常年的两地分居和疏于对婚姻的经营,她的积极上进努力打拼和他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加上价值观念等理念的不同,使他们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并最终越走越远,他们终于和平地分手了,两人都不曾心怀怨恨地结束了这一段维持了二十年的“善缘”。而她,也终于在几年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段爱情,并随丈夫定居海外,继续从事《知音》杂志社“海外版”的编辑工作,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们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导师。赵美萍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仅物质条件极为匮乏,还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创伤,这些创伤不仅来自于幼年丧父的悲苦,还包括外人、亲戚的欺侮,继父的冷漠,甚至最疼爱她的母亲的暴躁、责难和不理解。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由于农村外地人的身份而备受上海人的冷眼和歧视。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知音》杂志社的编辑,她依然受到外界的质疑和不信任,并因出色的表现而遭到了同事的嫉妒和诽谤中伤。命运在她的人生之路上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卡,然而她并未被这些阻力所压倒,而是越挫越勇、越战越勇,将阻力转化成了前进的动力。哲学家说“理性、热情和意志力相结合是人类最强大的能力和力量。”而这些,赵美萍都具备了。她终于迎来了她人生的春天。

谁的奋斗不带伤?是啊,文凭是别人的财富,而苦难则是她的财富。在这个重享乐崇安逸的年代里,年轻人真该好好去看看这本书。天上不会凭白掉馅饼,人生的道路需要自己去打拼。有些人过早地肩负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浸透了血泪和汗。而有些人则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做人的差别真的很大。但我相信,上天一定会把这些看在眼里。你收获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你对待生活的态度,你的付出不会白白流过,它一定会在未来某个地方,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有暴风骤雨,也有丽日晴空;有鲜花与掌声,也有荆棘与暗箭。也许这就是人生,苦乐参半,荣辱相依,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回报,有多少失去也会有多少得到。赵美萍的书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和更多角度的理解,也让我看清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路在脚下,而未来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格言网 趣知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