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首页 > 读后感

俗世奇人读后感

俗世奇人读后感(一)

俗 世 有 奇 人

初一(15)班 王优优

《俗世奇人》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清朝晚期一个小码头上各式各样的"活神仙"的奇人奇事。这些人物,每个人都有一个颇有趣味的绰号,如死鸟、苏七块,酒婆、背头杨……他们虽然都是俗世俗人,却个个身怀高招,有独门绝活儿,个个在码头上都享有盛名,堪称"俗世奇人".

当然他们这些神仙般的本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和长期的磨练而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然那些普通平凡之辈哪有这样的绝活呢?

"生活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淡".这些俗世间的"活神仙"把人生过得一点儿也不平淡。他们正是靠自己精湛的技艺让自己的人生精彩纷呈,生活有滋有味,获得了他人的敬佩。这些才华顺应了那个时代的需求,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实力。就今时今日而言,才华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有才华的人是不怕遇不上伯乐的。物竞天择,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是大自然的永恒定律。人生就是如此,这不算残酷,事实而已。

若想成为生活的强者,必须拥有赖以生存的实力,而实力离不开勤奋刻苦和持之以恒。任何妄想着抄近道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会沦为俗世俗人被历史淘汰。

俗世奇人读后感(二)

奇从俗世脱 技从练中来

张颜钒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这本书写的是在天津的码头上,没有才华就难以存活的故事人物,因此造就了一群拥有高超才艺的人,俗称奇人,一奇就演出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这本书里有许多手艺高超的人,如:凭着精湛的医技赢得了民众尊敬的苏金散;力大无穷的张大力;足智多谋的杨巴等等。不过,最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刷子李。刷子李是一个专干粉刷一行,他刷墙的时候手臂悠然摆动,每刷一次,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刷过去的墙,好比平平整整地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更绝的是他每次刷墙的时候必穿一身黑衣服,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叫他"刷子李".

纵观此书,作者的笔风有趣、耐读,充满了地地道道的天津味。书中的个个奇人,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生动有趣,活灵活现,而且将揭示道理和凸显手法合二为一,让人读起来明了、清楚,不愧是一本好书!

回到现在,这样的奇才能士也大有人在。你看,出现在《最强大脑》节目中的每个选手,水哥王昱珩,记忆大师王峰、郑才千,魔方达人贾立平等等,个个是能人、奇人。可是,他们也不是一生下来就那样本事过人,而是在不断的探索、追求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有如今的作为。所以,生活中,我们也是一样,不但要勤奋、刻苦的学习,而且要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样才会成功。

{指导老师:方妙卿}

俗世奇人读后感(三)

拥有奇技

玉海实验中学八(21)蔡祉祺

指导师:沈翔

生活虽平凡,却不平淡,奇人趣事在这俗世纷纷出现,惊起一片波澜。

《俗世奇人》所写之人大多具有传奇色彩,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这些人物生平脍炙人口,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赞叹不已。

《俗世奇人》中描写的每个人物总有一项技能是非常人所能有的,不管白道黑道。书中有一句话我十分欣赏:"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很多人就是百样通,可都不"精",缺少一种愿意去钻研的精神,自然是不可能拥有奇技的,也没法在社会上很好地立足。

是的,随着社会潮流的进步和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者也必然会被淘汰。在现代社会,竞争意识比冯骥才先生描写的社会更强烈,遍地人才,如果稍稍地不努力,不比别人强,你就会被淘汰。身上穿一身黑,干完活没有一个白点的刷子李,其技艺让我尤为惊叹,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油漆匠,没有一个不是身上满是油漆的。干一行爱一行,你选择一种职业,就是要有必须把这份工作干好干精的决心,拖拖拉拉,混混日子的人终将无事所成。学习也是如此,既然你已经选择当一名学生,那就把这个学习的工作干好干精,在这极短的求学阶段认真学点本领,业余学点特长,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立足生存。

其实,这可以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学会快速系鞋带的方法,就可以节约时间,同样,这也是一份技巧,虽不是绝活,但依然受用。一次,家中电脑突然坏了,可我在里面的文件都还没有保存,就请还在就读研究生的哥哥来帮忙,他从小学习电脑编程和计算机技巧,电脑在他的手下,很快就修好了。可见,身怀一项技能既有助于自己,还能方便他人。

俗世奇人不是样样精通,但是他们照样活得精彩,受人尊敬,令后世惊叹。在今天的社会,想要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淡,想要在社会上立足,想要出人头地,那么同样,你就必须拥有一份精通的才华!

只要有一技之长,拥有奇技,我们就能创造奇迹,我们就会是俗世奇人!

请为孩子的劳动打赏吧!谢谢!

指导师:沈翔

俗世奇人读后感(四)

初一(5)班 刘芷妍

虽然《俗世奇人》的阅读结束时间已经到了,但是我因一些情节而思考出的问题并没有随之而去。和天上繁星一样多的问题,如烙印在黑白两色纸上的晦涩铭文字符,安静地沉默地无时无刻围绕着我,等待着被解答后散发出的那一道曙光。

正如我写的第一篇《俗世奇人》感悟一样,在这最后一篇感悟中,我还是写《雕花烟斗》。

花农只是一个花农,以种花养花卖花为生,一辈子里都没有干过哪种令人一听就会突然爆发某种情感的大事件。他很平凡,不管是他的长相还是生活经历。但是,谁会想到,他竟然能理解唐先生所有作品中的含义?可是,他真的理解了,并且还在唐先生失意的时候去陪伴,在唐先生得意的时候悄然离开,只送上几盆花园里长得最大最好的凤尾菊。或许,花农表达自己敬仰的方式很笨拙。但是,他倾尽了自己所有的能力。

唐先生则是一个画家。他的名声如同坐惊险的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时好时坏,一会儿骄傲地冲向艺术生涯的顶峰,一会儿又坠落到无边的深渊中。在这不断交错的光辉与落魄中,他似乎迷失了自我,在春风得意的时候每天戴上笑脸面具,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不再按照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去画画。他甚至开始厌恶起了那个在他最失意的曾给过他无数希望的花农,只因为觉得花农的行为服装老土,引那些所谓的艺术家啼笑。可是,当那个没有希望的星光点缀着的冷夜融到他再无名声的时刻,他又会第一时间想到花农,感谢上苍给了他一个能安慰他的人。

唐先生本应是伯牙,花农本应是钟子期。却为何在花农过世后,唐先生才惊觉他的知音是谁?

格言网 趣知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