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首页 > 读后感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一)

  关于了解这本书,还是看到朋友的推荐,到手之后还沉睡了几天,直到开始阅读,爱不释手,深深吸引。完了之后开始着手写读后感,正如徐老师所说,如果读书只是简单的读完而已,不加以思考并实践的话,相当于没读。但是第一次也不知具体怎么写,只有简单的写写了,希望多加指教。

  这本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幸福度过一生,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人是什么, 即 广义的人格,比如健康,力量,气质,道德,理智,教养等 ;第二是人有什么,就是财产和各种所有物;第三是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

  人是什么?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或多或少,都受到我们个性的不断左右。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金钱总有散尽之时,唯有性格始终不渝。”发现我们内在的美好素质,如高贵的品性、杰出的智力、良好的气质、乐观开朗的精神以及健康的体魄,身心健康,就是幸福的首要关键。我们应当致力于提升并保持这些品质,而不是专注于去占有外在的财富和荣誉。人拥有什么?衡量一个人的幸福若只是看他拥有了什么,而不结合他想要得到什么一起做参考,这就好比计算一个只有分子却没有分母的分式,是无效的。一个人若是从未想过要得到某样东西,那也就不会感到失去,有没有这样东西,他都一样高兴;而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才会使人倍感痛苦。每个人都期望得到更多,但格局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视野限制了我们的所得。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若不能在自身内在本质和外在财富资源中找到幸福,而硬要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中寻求满足,那真的是太不幸了。我们存在的整个基础,人生幸福的基础,首先是我们的体格健康,其次是可维持独立自由生活的能力。

  “一个人首先是并确实是寄居于他自身的皮囊中,而不是存在于他人的看法中。”

  “财富犹如海水,喝的越多越口渴。”

  “当一个人不需要害怕对方,或认为自己说的话不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时,他会如何贬低别人。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他人的看法确实与我们本身没有关系,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二)

《人生的智慧》这本书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出发,以一种大众世俗的角度去思考人生,提出一些耐人寻味的见解。作为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的叔本华在德国哲学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本书给迷茫者另一种思考人生的方式,告诉我们做一个智慧的人。

对待健康。有人说,成功是健康+爱情+亲情+事业。爱情、亲情、事业是加大成功指数的0,而健康则是所有的基础1,如果没有了1,1000就会变成0。我们追求的东西很多,得不到的越多,失望就越多,由此造成我们自己悲观失望的思想。仔细想想,其实我们已经拥有很多。正如叔本华在书中写的,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确实超过其他幸福。可以说,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样可以减少自己心理问题的发生频率。

对待他人的看法。由于人性奇特的弱点,我们经常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情绪的起伏也往往同别人的评价息息相关。很多人为了博取他人的欢心而作出与成果不成正比的努力。叔本华早就看出了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对自己的不利影响。我们每做一件事,首先便会想到别人会怎么讲。人生几乎有一半的麻烦与困扰就是来自我们对此项结果的焦虑。有人说别人的评价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样子 ,但是有时候镜子也会变形,镜子里的你不一定是真实的你。我们所有的焦虑、困扰、苦恼、麻烦大部分都是因为担心别人怎么说。如果人生中少一些这样的担心,我们便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如果能够少关注一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就能获得难以想象的内心平静。面对别人,面对世界,不必总是拘谨不安,抬起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对待孤独。聪明的人首先要努力争取的无非是免于痛苦和烦恼的自由,求得安宁和闲暇,过平静和节俭的生活。学会孤独亦是一个人成长的一部分。独处的时光里,我们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说一切想说的话。在小小的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因为孤独,我们拥有了自己的舞台。我们可以高声歌唱,不用担心破音会被嘲笑;我们可以翩翩起舞,只要自己开心。在这个孤独的小小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寻找专属自己的快乐。当然,在我们想要独处时,并不是一味地远离人群。有人说,孤独是思考自我的时间,而叔本华直言,孤独时人须委身于自己。才华横溢之士,虽身处荒原亦不会感到寂寞。适当的孤独会给自己的心灵留下空间。

对待财富。财富即对人有价值的东西。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每个人的活动都是在追逐财富,而喜怒哀乐也与这个过程密切相关。人们不会对自己不希冀的东西有失落感,因为没有那些,他依旧可以很快乐。同时,另一类人虽有千百万的财富,依然为了无法得到他希望得到的而苦恼。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们,不单单是为钱而打拼,更多的是为了内心的幸福与宁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世间的温暖和爱。也正因此,那些追求财富而不顾后果的惨痛事件才会逐渐减少。

当然,《人生的智慧》有悲观主义的明显错误,但是其对人生的看法却不乏独到之处,认真体会其中的哲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阶段,更加愉快地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解开心中的死结,对未来充满玫瑰色的乐观情绪。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三)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唯意志论的最重要倡导者之一。 唯意志论主张意志先于或高于理智。在现代哲学中,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开始不断强调意志的重要作用。叔本华也因他的悲观主义而闻名,他的悲观主义与他那个时代欧洲大多数人所持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他的作品起初并没有得到承认,但是在他晚年时这些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理查德·瓦格纳、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及托马斯·曼受到叔本华思想的影响。 弗洛伊德对叔本华的评价中说的那样,“叔本华对人的潜意识和最内在心理的洞察是许多精神分析学者所不能及的”。希望透过他的作品,能找到让大多数心灵宁静和升华的捷径。 我在读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时对他的幸福观印象最深。叔本华把幸福观分为绝对和相对两个观点,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完全认同叔本华的绝对幸福观,即幸福是虚幻的,而痛苦才是具体存在的。但也不反对,主要是找不到反对的理由。相对观是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从理论上我赞同这个观点,但现在却没办法在认同的基础上去实践,换句话说,我还对他的观点存有一丝怀疑、一丝侥幸,这种认同还没到骨子里去,我需要时间来消化和沉淀,或许待自己真正读懂他的思想后我会认同,倘若这样,那便是最好的收获。 叔本华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一是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二是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三是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即人们对他的看法,可分为荣誉、地位和名声。在这其中,人与人之间的第一项差别是大自然划分下来的,由此可推断,这些差别比起第二、三项的差别于造成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内容的差别纯粹出自个人自己作出的判断和决心。同时,在他看来人的内心快乐或痛苦基本上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发挥间接的影响。每个人所生活的世界首先建立在这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之上。浅显的说,正如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意识。一个人只能直接伴随他的意识而生活,外在世界对他帮助不大。

接着叔本华分别针对人的自身的东西与幸福的关系做了分析。首先是个性与幸福的关系,他借助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书中的观点来表述,即构成现实的客体部分掌握在命运的手里,因此是可以改变的;但主体部分是我们的自身,所以,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不可改变的。 叔本华的这句:“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决定了”。这理论的虽然东西听得迷迷糊糊,不过想起来还确实是。他在说个性对幸福的影响时顺便说的这句话,让我感受挺深。他说:“人的幸福取快于我们的个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只是考虑运气、拥有的财产,或者我们在他人心目中所呈现的样子”。想想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值得可怜啊!前段时间网上传出的那个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女孩和那几百万专职的彩民等等,他们的幸福基础是多么的脆弱。 下面这段精彩的言论我虽然没有完全消化,不过读完却从心里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除了佩服叔本华的语言天赋和对人性的深度洞察外,还是佩服。他说:“一个人的自身,亦即当这个人单独一个的时候陪伴自己的、别人对此不能予夺的内在素质,其重要性明显胜于任何他能够占有的财物和他在他人眼中呈现的样子。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但对于一个冥顽不灵的人,接连不断的聚会、看戏、出游消遣都无法驱走那折磨人的无聊。一个善良、温和、节制的人在困境中不失其乐,但贪婪、妒忌、卑劣的人尽管坐拥有万千财富都难以心满意足。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于他来说,都是纯属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苏格拉底在看到摆卖的奢侈物质品时,说道:“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不少啊”。 在表述个性不可更改而是去发挥时,叔本华引用了歌德的名段:歌德说:“在你降临世上的那一天,太阳接受了行星的问候,你随即永恒地遵循着让你出世的法则茁壮成长,你就是你,你无法摆脱你自己的师贝尔和先知。时间的力量都不能打碎那既定成的、已成活的形体。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发挥我们既定的个性”。因此,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得到适合个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则一概避免。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个性吻合的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健康与幸福的关系我们比较好理解,去医院走走,听听那些病人的心声或者想想自己生病时的第一意识,就知道健康对幸福来说是何等重要了。用叔本华的话说:“人的健康尤其远远地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甚至一个健康的乞丐也的确比一个染病的君王幸运”。 就财富和幸福的关系上,叔本华认为:“真正称为财富的,亦即过分的丰裕盈余,对我们的幸福却帮助不大”。我也认为财富的多少与幸福的大小不成正比,有基本的财富保障我们的生活必需品这个度内的财富才与幸福的大小关系紧密。毕竟,生存是人的第一要素。接着叔本华聊到:“所以很多有钱人感觉不快乐,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精神方面的熏陶和修养,没有见识,也因此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兴趣而只有这些才可以使他们具备能力进行精神活动。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为了保管好偌大的财产,我们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操劳,它们打扰了我们舒适悠闲的生活”。对于人的幸福,人的自身确实较之于人所拥有的财富更为重要,但是,常人追求财富比追求精神情趣要来劲千百倍。 关于幸福观就暂到此,总结一下,幸福来自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

格言网 趣知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