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首页 > 读后感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一)

许多年前看过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当时觉得作者的笔触是娓娓道来,记得当时这本书也上了畅销榜,为书中的妞妞从生到死的短短的人生伤感不已。虽然当时不曾结婚生子,但仍然能觉出作者笔下的不舍与衰伤。

推荐的这本书,是作者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感悟,是作者自己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本书谈到了许多的思考,关于工作,关于爱情,关于生活,关于教育,等等,最后也谈到了法制和民主和现在中国的医患关系,城市病,可谓是面面俱到,限于篇幅,作者也不可能展开论述。也或者作者也不是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也不可能展开论述,所以好多的问题也仅限于单纯的现象。

一:感言

本书的现象很多,只说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地方,其一有句话:人只有自己经历是独有的。这句话我很认同,许多的事情,只有你经历过了,才有更深的感觉,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上得来的知识总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还是要自己亲自实践。而自身的经历,是别人只是说说得不到的。其二:心中不但要有爱和善意,而且要及时的表达,让那个与之相关的人享受到。

二:商榷

书中19章关于儿童教育,我有不同的见解。文中关于教育基本是大家说的快乐教育,提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我认为看一件事情,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即不能脱离现实。现阶段的高考基本上是最公平的了,它使大家都处在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上,而不是找关系之类的上大学。辅导班也好,培训班也罢,都是为了应试而出来的,学些应试技巧也没有什么坏处,毕竟是许多老师这么多年以来总结的经验。总比自己去摸索的好。

学习很多时候也是个苦差事,古人早就说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孩子年纪少,自控能力差,如果都是快乐教育,大家当然是爱玩的。所以必要的督促必需的。作为家长,切不能让孩子只是玩,要知道,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钢琴家朗朗小时候也不爱练琴,也是父母逼着练的。NBA的天才球员科比,也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练习上,他每天四点多就到球场上练球。天才来自勤奋。为什么要学习好?是为了以后有更多的选择。国外的精英阶层,也是给自己的孩子请家庭教师,上辅导班。他们一方面宣称素质教育,这样一来,广大中下层人们听信了,这类人从事的卡车司机,超市收银之类员工的子女,下一代的阶层如果没有受过好的教育,一般也从事这样的工作,而精英阶层的子女,却在上着辅导班,以后能上更好的学校,从事的也是更体面的工作。虽然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人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国外也是有学区房之类的事情,只是我们的更特殊一些,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我认为仅仅快乐教育是不够的。同事的小孩就因为听信快乐教育,导致现在上一年级跟不上班,她的感受就是该上的课外班一定要上。树木生长都要修枝剪杈,小孩子更要家长指正,不能听凭他们自由生长。当然,我们也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

三:存疑

百度周国平里说,他是学哲学的,学哲学肯定离不开宗教,但是我觉得他文中的关于宗教的内容有待商榷,在第九章的关于佛学的色与空的论述,我认为完全就是错的,佛学的色与空根本不是他书中所描述的那样,难道是他没有涉猎佛学么?不应当啊。世界上的宗教都是教人向善的,所以不存在好的宗教,坏的宗教之学。佛教在现时的中国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往上再推一百年之前,佛教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佛教的寺院都是一样的,是最早的有统一标识,品牌意识的,无论那个寺,建筑规整都是一样的,譬如今天的麦当劳、肯德基,外面都是统一的标识,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方都是如此,而佛教的寺早就这样子了。僧人也有统一的服装。许多方面都值得今天的企业借鉴,不一一而言。

当然我认为书中还有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比如他认为国外的人比较爱做慈善,捐款什么的,国内的就不行,其实不是他想的那样,国外的好多国家受制于税收管理,他捐款做慈善对他来讲是最好的选择,也并不是他本意就爱如此。还有其它一些类似的事情,我觉得是受制于作者的专业水平,对于一些领域也不能都了解。

《把》这类书我统称为鸡汤文,鸡汤文的特点就是正确的废话。比如第22章,作者絮叨了许多,其实老祖宗早就说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鸡汤文可以照见我们的心灵,但是知道怎么做和要去怎么做还不是一回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有独立的思考,批判的接受。

《把心安顿好》读后感(二)

最近读了周国平的最新随感《把心安顿好》,先引用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我的开头“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读完周国平的这本最新随感,我也很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他似乎无关,他给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合适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我不但想写,还一直沉浸在思考的王国里,这本书带给我的思想上的不是震撼,而是大彻大悟,他启迪我不断地思考,反省,他使我逐渐由浅薄走向深刻,由浮躁走向宁静,由痛苦走向幸福,由迷茫走向明朗,由狭隘走向博大。我没把这本书读完,就迫不及待的向我身边的人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的很多观点都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和生活。

他首先从价值观方面来告诉我们要注重的是内在生活而不是外在的生活,他说:“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读了这些内容,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命很多时候在被我们自己浪费,我们的不快乐是由于价值观有了问题,如果我们注重内在生活,多关注我们的灵魂,我们会走出痛苦的深渊从而做一个快乐的人。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比,它太低。我们应该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这样从人性意义上说,我们就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成功就会像优秀的副产品一样不期而至。其实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它又从内在生活方面告诉我们怎样安顿自己的心灵,他说: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即使身处最单调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最悲惨的灾难,你仍能自强不息。读了这几句话,我如醍醐灌顶,知道了丰富自己的心灵才是最重要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才是快乐的源泉和坚强的基石。

面对复杂纷扰的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追求什么,面对沉迷网游和电视的学生和孩子,我们感到教育的苍白无力,可周国平的几句话,会让我们豁然开朗,他说:为了抵御世间的诱惑,积极的办法不是压抑低级欲望,而是唤醒、发展和满足高级欲望。人一旦品尝到和陶醉于更高的快乐,面对形形色色的较低快乐的诱惑就自然有了“定力”。最好的东西你既然已经得到,你对那些次好的的东西也就不会特别在乎了。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力所不及的事情,每当我们努力了却没有成绩的时候,我们就会痛苦、懊恼、或者抱怨,周国平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应该坦然的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懂得了这些,我们还会为自己做不好的事情痛苦吗?谁也不想去和自己过不去,从而成为一个对人生无知的人,所以当我们再次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会坦然的面对,不会让自己载到痛苦的深渊里去品尝心酸的滋味。

他还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里生活,忙也许是常态,但是,常态之常,指的是经常,而非正常,倘若被常态禁锢,把经常误认作正常,心就会在忙中沉沦和迷失,警觉到常态未必正常,在忙中保持心的从容,这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幸福。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学会保持一颗从容的心,这样我们也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关于完美,他这样写到:心中有完美,同时又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这就是哲人。生活中,追求完美的人往往由于不够完美而痛苦,看来,这种做法是对生活的无知。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和人交往的困惑和痛苦,周国平这样告诉我们:世上有不义的人,这是你无法改变的,为你不能支配的别人的品德而痛苦是不理智的。你还想一想,不义的人一定会做不义的事,只是这一件不义的事碰巧落在你的头上罢了。你这样想,就会超越个人恩怨的低水平,把你的遭遇当做认识人性和社会的材料,在于不义作斗争时你的心境就会光明磊落得多。懂得了这些,你还会由于别人的误解、无理取闹等等而痛苦吗?当然不会。

讲到这,我想我已不用再往下讲,更精彩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等待大家自己去阅读,相信这本书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领悟、感受和思考。

《把心安顿好》(三)

《把心安顿好》,简简单单的5个字,像是智者的提醒,饱含深意。在网上看到这个书名,心头一震,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感到这正是自己想要读的书,想要说的话,毫不犹豫就把它买了下来。

快递送书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从一推书中把它挑了出来,拿在手中。书的装帧平实淡雅,洁白的封面上,一颗深深扎根于土地的老树,伸出遒劲的干枝,象征着生命的繁茂兴盛,也象征着生命的成熟和智慧。在书的前勒口上,编者放上了周国平先生的一段短语: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看到这里,我已从内心喜欢上了这本书,便坐下来慢慢地品读。

说实话,这些年来东奔西跑,人到中年万事忙,心浮气躁,疲于应付,真正静下心来读一些好书的时光并不多。出版业越来越繁荣,但大家推崇的好书似乎越来越少。周国平的哲理散文是我所喜爱的,一方面原因是在他的散文中,语言平实深刻,短小隽永,或从生活提炼哲理,或用哲理眼光看待生活,一段话、几行字,充满生活的智慧,给人以启迪,涤荡人的灵魂。另一方面原因,就像少年时代偏爱童话科幻、中学时期沉溺中外名著、青年时期喜欢爱情小说一样,人过中年,不可避免偏向阅读一些富于哲理的东西,就如周国平先生在书中所说:人过中年,就应基本戒除功利心、贪心、野心,给善心、闲心、平常心让出地盘了。有了这样的心情,才能排除纷扰,回归本真,体会哲理。

《把心安顿好》一书是周国平先生从2006年到2010年来的所思所想集结而成,其核心关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兼及人性情爱、教育文艺及个人生活。人为什么而活着?怎样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这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要思考的大问题。“价值观的力量不可小看。说到底,人活在世上就是一个价值观。对个人来说,价值观决定了人生境界。对国家来说,价值观界定了文明程度。”价值观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核心,人一旦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事业有了方向,这也就是“把心安顿好”了。但包括我自己在内,其实大多数人并不容易做到这点。人的一生,我们往自己身上的背囊中放入了太多的东西:金钱、名誉、财富、地位……,哪一样不是那么沉重,及至步履艰难,仍不肯放下。“真正可惊异的是,我们时代的价值观竟然变得如此单一,大家说着做着的都是一个字:钱、钱、钱!”。要把心安顿好,需要我们静心思考,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什么是最值得追求的?作为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周国平,并不像一些哲学教科书或“人生导师”的报告那样一味高调,也非宗教圣典一般教人四大皆空、非神即圣。他是从生命的本意出发,从现实生活娓娓道来,平实自然,如溪水滋润着人的心田。周国平的哲学是生活哲学,这也是人们喜欢读他书的缘故。书中以下几段或许会给大家有益的启示: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换句话说,人的使命就是尽好老天赋予的两个主要职责,好好做自然之子,好好做万物之灵。

我一向认为,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一个人把过多的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所谓优秀是在人性的意义上来说的,就是要把人之为人的禀赋发展的尽可能的好,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即拥有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心灵。把优秀当作一生第一目标,把成功当作人生副产品,这是最恰当的态度,有助于一个人获得成功,或者坦然面对不成功。

那么如何看待一个人是否“把心安顿好了”呢?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看他的幸福感和快乐感,!这对诸如自己这般心浮气躁的人来说得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生命,原来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这些社会堆积物遮蔽了生命,我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一生的精力,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幸福和满足是一种感受,快乐的源泉在于各自内心,“幸福城市”需要大家共同来打造,“幸福指数”要靠自己和社会共同来提升,幸福生活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周国平先生在他的书中所倡导的“珍惜平凡生活”与“注重内在生活”就是增强幸福感、快乐感两个重要途径。一方面,只要我们细心体味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心中便会风清云淡,充满阳光。傍晚散步,看着卖碟片的夫妻骑车匆匆而过,破旧的音箱洒下一路音乐,这便是幸福;周末急急忙忙接儿女回家,是一种幸福;在窗前坐拥阳光,惬意读书,是一种幸福;即使什么没有,能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也是一种人生幸福!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同时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为幸福。”“人世间的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另一方面,人生的道路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外在的方面是一个人的外部经历,它是有形的,可以简化为一张履历表,表示出曾经的职业、地位、荣誉等。内在的方面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它是无形的,生命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理想的追求,这些都是履历表反映不了的。注重内在生活,就是要丰富人的心灵,提高精神的追求。“人应该在自己身上拥有快乐的源泉,他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看你是否去开掘和充实它。这就是你的心灵。”“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 有了丰富的内在生活,就能很好的抵御外界的一些诱惑,增强自身的幸福感和快乐感。

说到这,大家或许会感叹,把心安顿好,说起来容易,做到却不容易。真正摆脱现实生活的诱惑能有几人?有的人认为,人生就是名利场,弱肉强食,自古皆然。没有追求,哪又成功,没有成功,哪有社会的进步。消极的人认为,我们不能像佛家遁入空门,那就像道家那样清静无为吧。其实我们的生活大可不必走向极端。既要有追求,又要保持平常心,这就是生活的哲学和智慧。出则入世,退则修身,素来为中国文人所推崇,今天的我们仍可借鉴。简单的人生并非无追求,并非一定要远离尘世。其实,让自己心的安宁澄明才是最根本的。“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 “心中有完美,同时又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这就是哲人。”把心安顿好,就是不要和自己过不去,不要走向生活的极端。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才是人生本意。

读书,是与智者的精神对话。阅读经典,就是与伟大灵魂的交谈。周国平的这本散文集,就是要与人们交流如何清醒而幸福的活着。我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时时翻阅,希望从中吸取自己所需,获得更多的灵感和顿悟,不断充实自己生活。生命是一趟单程旅行,失去便永远不再拥有,让我们学着把心安顿好,把命照看好,让生活充满智慧,幸福地栖居于这红尘人世!

格言网 趣知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