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书评

首页 > 读后感/书评

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做好大时代里的小角色

2018-04-23

  《万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是一部明史研究专著,作者是黄仁宇

  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评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做好大时代里的小角色

  这本书看得很慢,慢到阅读不过几百字的段落或百十字的句子,常常要花上半小时。这大多的时间,都在花在了针对某一段落或某一句话写点评或观点上面,书未看完便已觉得,这本书能够引领你以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待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一段历史。

  以帝王的视野,以宰辅的眼光,以历史学家的见解去审视这一段历史,当你再以现代人的角色代入当下,再去看待社会上的种种众生相时,反而多了几份包容和理解,亦会发现从前的那些愤慨,大抵上归结于自己的纬度太低视野太窄见识太少。毕竟睁眼看世界,要有显微镜的目光,也要有望远镜的观点。

  诚然,这本书写的不仅仅是以帝王宰辅这般高大上的角色代入,更写了帝王看待成凡人时,亦要面对人世种种的难。我们观念里大都认为,古代的帝王有着绝对的自由,但实际上可能连相对的自由都没有。这种限制或许来自道德,或许来自礼制,或许来自不畏死的谏臣。

  《大学》里有一句话: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古代的王朝大都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大宋时期更有半本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但是你用道德思想去治理天下,天下人又会以道德操守来要求你。尊为天子,每每天降灾难时,帝王首先需要做的时是检查自己是否德行有失,然而大多数时候,这是群臣的要求并非出自帝王的意愿。诸如这种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儒家思想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如此,理性地想,帝王和臣子做出这种自检德行并祷告上苍的行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有实质用处,多少是有些避实就虚。这种思想治理下的国家,也就相当于默认了以德治代替法治,更多时候便演变成人治,这算得上是为人情社会的形成培养了土壤,也是这个王朝的弊病。

  正如文中所述,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了一个道德问题。因为道德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协。毕竟道德礼制的良善,并不能补助法度缺失之不及。

  胡适先生曾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此时的大明朝,正如此说。

  历史毕竟是人的历史,那些能够主宰一个时代命运的人物才是历史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即便是一个王朝的帝王,当群臣抱团造成舆论压力,帝王常常也要被民情所挟持。而且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因为帝王政见与臣子的政见不同,臣子往往以死相谏造成群情激愤的局面,最后问题本身反而变得不重要了,安抚民意反而成了最迫切的事情,即便帝王心怀天下,但也只是政令的发布者号召者,而不是执行者,而此时的帝王便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因为社会运作完全依靠所谓的道德掌控,而所谓的民情道德则是由一群儒家学说培养出来的文官所掌控。

  改革之难,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这是一句很政治化的话语,但诚如所说,在中央集权的大明朝,施政的要诀,仍不外以抽象的方针为主,以道德为一切事业的根基。归根到底依赖的还是人情社会的互信和谐,即便明太祖朱元璋杀了大量贪官,依然制止不了更多的贪腐。一方面是儒家礼教,一方面是人性私欲,一方面他们可能在做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且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另一面却是内心对权力利益的贪婪,矛盾集于臣工的每个细胞。也因此,这个王朝失去了高效的机会,除旧革新更是成为了不可能,困局的形成成为了发展的必然。

  我虽不主张需要怀着某一种目的去阅读一本著作,但当我们阅读完一本书,若不能够代入到当下的社会,当下的生活,给予自己一些对当下这个社会,当下这种生活的见解或感悟,那我们的阅读就算不得是有所收获,所谓开卷有益,必然的我们能够从一部著作当中给我们的视野、思维、或者见识带来一些增益。同样的,这本著作解构了明代官僚体系与一个复杂的社会,我倒觉得是不是明朝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年份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重要的是这背后反映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结合到当下社会,我们依然能够发现一些精英阶层的文人官吏如何治理这个纷繁复杂社会的端倪,而以这种视野去放眼整个社会,在我们平日的生活里是极少有这种机会的。

  倘若再以历史与当下的互相对照,便又会发现,很多社会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矛盾就不会被消灭。当我们没有放眼大局而是着眼私利时,对于现状的不满往往是充满愤慨的。我虽主张人千万不要做那种心系世界胸怀天下超然脱俗的人,也曾说过一个人脚踏实地能做点有用的事,那这个人就很可爱,还有一点慈悲,那就很可敬,即使有点无伤大雅的小毛病,也不算太讨厌。但我也同时察觉到,对现状不满的人往往会愤慨地将这种结果归因于社会体制,事实上当我阅读完这本著作再回过头来看这些矛盾时,我们以大时代的小民众的视野看待这些矛盾确实会认为那是政治体制的问题,但以大时代的主宰者的视野看待这些矛盾时,你又会发现,这些矛盾大多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当这个国家开始成立亚投行,开始倡导一带一路,开始规划雄安新区,开始开展国家品牌计划,这些一揽子应对这个时代的策略时,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房价很贵,物价很高,压力很大。这些一箩筐的国家计划对于大时代的小民众而言,似乎并没有给我们的现状带来太多的改观,那是因为我们的着眼点是一年两年,而每一项国家计划都是十年八年甚至更长远。

  有时我甚至会想,改革开放仅仅是一个开端,上一代人是改革的奠基者,而我们这一代人还不是改革成果的享受者而是拓展者,而我们急于享受改革红利很可能是我们的私欲太盛,也可能是国家计划的进展不那么顺利,毕竟我们做的事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功在千秋的国家大计。虽然当下社会矛盾依然突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国家是在高效运作着,所谓功成不必在我,或许我们这一代人未必能够成为改革成果的享受者,正如先辈们浴血奋战但却未能成为新时代的见证者一样,我们以大时代的主宰者的角色去为自己为亲人为家国奋斗着,即便是大时代里的小角色,我们对于一个时代也有意义,对于子孙后辈便能成为其榜样。

  无论是大国还是小民,过去的一切都映射着将来,但随着将来的到来,对于过去一切的看法又会随之而改变,又会重新映射着不同的将来,那是因为我们有自省的能力,国家如是,人民幸甚。人民如是,社会幸甚。古人说以史为鉴,我们读书何尝不是如此,读一部史书,做一番自省,余生幸甚。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在线阅读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读后感 推荐

栏目导航

格言网 趣知识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