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书评

首页 ›› 读后感/书评

书评|《刻意练习》教你如何从60分做到100分!

2019-10-02

  《刻意练习》这本书,讲的是如何通过刻意地练习一件事情,从新手达到高手的跃迁,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1

  我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时候,做的最多的是文案的撰写。和其他文案写手比起来,我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我根本不懂怎么去写文案。

  我只顾着按照现有的水平去写,并没有想要进一步学习的意愿。我就像一只舒服的绵羊一样,沉睡在圈养的栅栏中,对外面的世界毫无兴趣,因此我无法进步。

《刻意练习》

  图灵奖获得者理查德哈明曾经这样说:

  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时间结果,而是模糊与含糊不清的,没有简单的模型通向伟大。

  作者举了练习小提琴的例子。很多小提琴演奏者在到18岁的时候就已经累积了7500多个小时的训练时长,但即便如此,距离卓越还是有一定距离,如此练习下去,训练时长会超过两万个小时。

  两万小时?你肯定觉得太长了!我们应该把这个理论带到其他具体的应用场景当中来思考。我想到,这是小提琴演奏方面的刻意练习,而其他专业的刻意练习就未必需要花费那么长时间来实现精进。

《刻意练习》

  数字记忆达人史蒂夫法隆,用了200小时就做到了世界第一,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万小时这个时间去纠结,锻炼目的不同,成为高手所消耗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那些高手与我们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答案就在“心理表征”这个概念上,啥是心理表征呢?我给你举足球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世界足球强队的传球是很快的,像在变戏法一样;而能力很差的球队的球员,先要把球停稳,然后抬头看队友在哪里,也许还要低头看球,最后踢出去,能不能踢到队友脚下还不好说。

  而世界级强队的球员几乎是停球与传球无缝衔接,好像他们根本不用观察场上情况也知道队友在球场上的哪个位置,这种对全场强大的感知力的心理状态就是“心里表征”。

  你的技能强不强大,就看你的“心理表征”,它越强大,你的技能也就越强大。

  2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指导你要怎么去刻意练习一项技能,而是给出了符合刻意练习行为的标尺线,它能够判断你是否是在刻意练习,还是在伪学习。

  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走出“舒适区”。书中提到,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不一定年长的护士就一定比年轻的护士更有护理经验;

  不一定年长的前辈就比年轻人更具有做成一件事的能力。

  不走出舒适区的人会按照自己原有的状态一直保持下去。如果发现自己进步不大了,可以适当退回来一些,在舒适区练一段时间,然后再尝试突破舒适区。

  书中作者还强烈建议找一位导师帮助你,这是因为,老师是学习促进者,不仅学习能力强大,又有指导别人的能力。老师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心理表征”。如果同样是爱好者,可能人家练习的不错,但是对方却没办法用语言去告诉你怎么提高。

《刻意练习》

  很多练习中的问题我们是意识不到的,它被称为“隐性知识”,必须要有导师来观察你并发现问题,把“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心理表征”。

  这时导师就发挥作用了,他能够帮助你建立训练计划,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小阶梯,最重要的是这种计划是有效的,而不是瞎想的。总的来说,一项技能的“心理表征”建立的底子是否好,直接关系到以后能否成为专家。

  还有,在练习中建立反馈很重要。一件事做完了不能就没下文了,这对你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它的害处就是让你在舒适区混吃等死。

  一定要获得反馈,不光是要通过反馈来建立更好的“心理表征”,也是为了能够让自己不断坚持下去。在生活当中能够做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的能力一定不会太差。

  3

  接着我想说:一定要把锻炼的技能与生活结合起来,做到边学边做。

  例如,我是负责运营的,如何运营就是一个自己要搞明白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有老师,那就尽量请教,如果没有老师,那就求助于网络或书籍吧。

  如果把金庸小说中的武功分为内功和外功,《刻意练习》的方法更偏向于内功的修炼,它更像一种专业技能锻炼的通识知识,和通识教育差不多,只要你能理解刻意练习的方法,你就可以运用到很多领域当中。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并不是知道了刻意练习的具体实施方法,而是对刻意练习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没有必要纠结是否必须花费大量时间,难道说时间不长就不是刻意练习了吗?

  显然不是的,对于一些技能来说根本不需要一万小时那么长时间,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小部分时间去锻炼一些技能,没必要非得锻炼到大师。但对于你赖以生存的或者喜欢的东西,我觉得有必要花大量去锻炼。

  4

  最后还是要说说刻意练习的适用边界,我觉得艺术家的造诣是不能用刻意练习来获得的。

  巴菲特认为他拥有的价值投资技能是一种艺术,是无法模仿的,并且他还特意告诉自己的子孙,让他们放弃学习他的投资方式,直接选择标准普尔500指数,因为他们无法模仿巴菲特,而500普尔是不错的公司,可以随便选。

  这和宫崎骏心中没有一个满意的接班人一样,虽然已经有了人选,但第一就是第一,没有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不管是刻意练习还是一万小时定律,想要成为高手都逃不出一个条件: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和练习。真正的高手,都是异于常人的,他们一直在做着其他人看起来很不舒服的事情。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一书总结:

  1、没有天才之说,就算有智商能有影响,影响也非常小。

  2、刻意练习是唯一的进步之道。

  3、刻意练习包括三个F,focus、feedback,fix,专注、反馈以及修正。

  4、任何新手成为大师都有一个步骤,先是兴趣,然后认真,最后刻意练习。

  5、给自己规定计划、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专门抽出时间每天来练习这些小目标,走一步给自己搭一个梯子,最终迈向最高峰。

  6、比身体因素影响更大的是心理因素,我们时常被自己的心理因素给困住了。

  7、重复是没有用的。我们每天重复吃饭,也没变成吃饭大师。每天睡觉,也没变成睡觉大师。

  8、相信自己,任何人的差距都不大,都是努力可以弥补上来的。除了先天缺陷,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你目前的状态。保持自信,保持平稳,保持进步,最重要的是必须保持进步。

  9、成人的大脑也在进化,并非是停滞不动的。少年或许学东西快一些,但是成人也能学。

  10、少年、成人、老年,每个年龄段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

  11、看别人进步是很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独自练习,自我反馈的阶段。

  12、研究其它大师的心理表征,琢磨他们的思考方法。

上一篇 ‹‹ 回目录 ›› 下一篇

读后感 推荐

栏目导航

格言网 趣知识 读后感